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458篇
基础科学   101篇
  125篇
综合类   1027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495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荞麦秸秆经不同酶活纤维素酶处理对其发酵前后纤维结构、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以及滩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为酶处理试验,第2部分为饲养试验。酶处理试验共设计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未经酶处理的荞麦秸秆),试验I组(纤维素酶I处理的荞麦秸秆),试验Ⅱ组(纤维素酶Ⅱ处理的荞麦秸秆),每组3个重复。荞麦秸秆在发酵罐中密封贮存30 d后取样,然后测定其处理前后纤维结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数量。饲养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24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8只。日粮精粗比为30∶70,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试验I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I处理的荞麦秸秆,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Ⅱ处理的荞麦秸秆。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正饲期结束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的羊只禁食24 h后屠宰,测定羊肉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 未经酶处理的荞麦秸秆细胞壁结构完整,经纤维素酶处理的荞麦秸秆细胞壁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2) 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中荞麦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分别显著降低18.71%和13.78%,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显著降低19.75%和17.81%(P<0.05);3) 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荞麦秸秆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4)纤维素酶Ⅱ处理荞麦秸秆能够显著提高肌肉熟肉率(P<0.05),纤维素酶I和纤维素酶Ⅱ处理荞麦秸秆后使得羊肉剪切力分别显著降低9.31%和11.84%(P<0.05);5)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的羊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22%和1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纤维素酶处理荞麦秸秆可以有效破坏秸秆细胞壁结构,改善秸秆营养成分,提高秸秆饲料品质和肉品质。在本试验日粮条件下,纤维素酶I处理荞麦秸秆的饲喂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非饲草来源纤维(NFFS)对奶牛的营养作用和生理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主要从NFFS部分替代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草垫层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及NFFS部分替代精料对饲料效率、生产性能和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奶牛生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NFFS饲料在奶牛饲粮中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物膳食纤维(DF)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C57BL/6J小鼠30只,并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CO组,n=8)、基础饲粮+5 g/kg DF(CO+DF组,n=8)、高脂高胆固醇饲粮(HF组,n=7)及高脂高胆固醇饲粮+5 g/kg DF(HF+DF组,n=7)。试验期8周,测定各组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粪便总胆固醇(TC)、短链脂肪酸(SCFA)、相关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BA)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1)CO+DF组的最终体重显著低于CO组(P<0.05),与HF组相比,CO组和HF+DF组的4周和最终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脂肪的重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HF组相比,DF+HF组摄食效率显著降低(P<0.05)。2)CO+DF组血清TC、甘油三酯(TG)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CO组和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粪便TC含量仅在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3)DF对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脏X受体α(LXR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CO+DF组肝脏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O组(P<0.05),但HF组和HF+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HF+DF组的粪便总SCFA和丙酸盐含量显著高于HF组(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CO+DF组和HF+DF组的粪便丁酸盐含量显著增加(P<0.05)。5)在门水平上,DF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减少,HF+DF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高于HF组。梭状芽孢杆菌属ⅪⅤa(ClostridiumⅪⅤ)相对丰度在CO+DF组和HF+DF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其他组相比,仅HF+DF组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每千克饲粮添加5 g DF可降低饲喂含脂45%饲粮小鼠的体重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TC、TG含量及AST和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蛋白Cyp7a1的表达水平,提高总SCFA含量及肠道有益菌群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纤维饲粮对福建黄兔表观消化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福建黄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分别饲喂由添加比例为25%的苜蓿草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纤维饲料原料配制而成的饲粮。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第54天以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屠宰后测定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比值,盲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溶性纤维(IDF)、可溶性纤维(S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与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的消化率最高,与苜蓿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②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大麦糠组(P<0.01),但显著低于燕麦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5),其中甜菜渣组隐窝深度最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③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盲肠3种纤维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3种酶活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所述,对比4种纤维饲粮,在饲粮配方中添加25%的甜菜渣能提高肉兔的表观消化率与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并能改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噬菌体尾丝蛋白gp37在识别宿主菌大肠埃希菌K12过程中的作用,PCR扩增获得gp37基因C端1 161bp序列,以EGFP为荧光标签,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GFP-gp37,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EGFP-gp37,亲和层析纯化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EGFP-gp37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3%。EGFP-gp37融合蛋白与大肠埃希菌K12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尾丝蛋白gp37能够吸附到宿主菌K12表面,表明尾丝蛋白gp37参与宿主菌受体的识别和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6.
艾维茵肉种母鸡骨骼、肌肉、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莉  魏忠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80-7481
研究艾维茵肉种母鸡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选用3周龄艾维茵父母代母鸡72只,按照品种手册进行常规饲养管理。分别于第5、79、、11、131、51、71、92、12、3、252、8周龄随机选取6只进行屠宰解剖,测定骨骼、肌肉、脂肪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均符合Logistic模型,拟合度在0.95以上;25周龄前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发育不平衡,首先发育的是骨骼,其次是肌肉,最后是脂肪,28周龄后各组织的发育基本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7.
对连续工作方式下掺Yb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与噪声特性进行理论研究,从描述掺Yb光纤放大器的速率方程与光传输方程出发,计算了掺Yb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与噪声指数,讨论在975nm泵浦光的作用下,泵浦功率、器件长度对放大器增益和噪声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39.
BACKGROUND: Heritable myotonia is a genetic muscl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slow relaxation of skeletal muscles. The main clinical signs are skeletal muscle stiffness, especially after vigorous contraction, and muscle hypertrophy. Muscle stiffness may be enhanced by inactivity, and often is relieved by exercise. Myotonia can be inherited in an autosomal dominant or recessive manner (Thomsen- or Becker-type myotonia, respectively). In mice, goats, Miniature Schnauzer dogs, and most affected humans, the disorder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CLCN1, which encodes the skeletal muscle 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Cl1C-1. HYPOTHESIS: We hypothesized that an Australian Cattle Dog with generalized muscle stiffness and hypertrophy examined at the Ontario Veterinary College would have a mutation in the CLCN1 gene. ANIMALS: A pure-bred Australian Cattle Dog from Ontario, Canada, was used. METHODS: Based on clinical signs and electromyographic test results, a diagnosis of myotonia hereditaria was made, and a muscle biopsy was collected for 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Sequenc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ffected dog confirmed that it was homozygous for a single base insertion in the CLCN1 coding sequence. This mutation would result in a truncated ClC-1 protein being expressed, which, based on molecular evidence from other studies, would result in functionally compromised chloride conduction in the skeletal muscles of the animal.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Ist case of myotonia in an Australian Cattle Dog and represents the 1st non-Schnauzer canine myotonia to be genetically characterized. In addition, we developed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genetic screen to detect heterozygotes with this mutation in the at-large Australian Cattle Do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40.
渠道防渗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介绍了有关北方混凝土渠道防渗防冻胀技术,土壤固化剂及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在渠道防渗工程中应用技术,结论认为:采用聚乙烯土工膜,复合土工膜等柔性材料与刚性保护相结合是高寒地区较合理的渠道防渗结构形式;土壤固化剂能与各类土壤发生化学或生物作用,改变土壤结构,亲水性等性质,特别是缺乏砂石料的灌区有广泛的应用空间,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在灌区渠道防渗工作中可以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具有高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